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的構成要件
發表時間:2017-11-09 12:35:09 來源:南京刑事律師網 閱讀: 819次今天南京刑事律師網的刑事律師帶來主題是關于: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的構成要件,希望能幫助大家。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正常解救活動。負有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本應認真負責地履行自己解救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的職責,如果其拒不履行其職責,不但使國家工作人員解救婦女、兒童的職務活動不能進行或難以進行,還會使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及其親屬和群眾對國家機關不信任和不滿,損害國家機關的信譽。
被拐賣的婦女與兒童,是指為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所控制、出賣的婦女與兒童,包括出于出賣目的,而為犯罪分子所綁架的婦女、兒童及所偷盜的嬰幼兒。被拐賣的婦女與兒童如已被他人收買的,也應屬于被拐賣的婦女與兒童,從而可以成為本罪對象。被綁架的婦女與兒童,是指實施綁架的犯罪分子所控制的婦女與兒童,如出于勒索財物的目的而綁架的婦女、兒童以及除出賣目的之外的其他目的而進行綁架并把被綁架人作為人質的婦女與兒童。不屬上述的婦女與兒童,即使為犯罪分子所控制如進行非法剝奪人身自由、強奸、強制猥褻婦女、猥褻兒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所暫時或較長時間控制的婦女及兒童,也不可能成為本罪對象。對于后者這種婦女與兒童,置之不顧,不進行解救的j不可能構成本罪。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負有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接到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及其家屬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舉報,而不進行解救,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行為人負有解救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的職責,并接到“解救要求”或“舉報”。這是履行解救義務的前提條件。必須具有不進行解救的行為,即行為人接到解救要求或者舉報后,不履行解救職責。所謂不進行解救,是指接到解救要求或者舉報后,不采取任何解救措施,或者推諉、拖延解救工作。這是一種不作為的犯罪。如不向主管負責解救的部門匯報情況;不制定解救方案、計劃;不安排布置解救行動等。必須是因為不解救而造成嚴重后果。雖有不解救的行為,但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不構成本罪。
所謂造成嚴重后果,主要是指造成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等后果以及引起其他犯罪案件發生,等等。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的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1)導致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或者其家屬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2)導致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被轉移、隱匿、轉賣,不能及時進行解救的;(3)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不進行解救3人次以上的;(4)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不進行解救,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5)其他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負有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范圍是非常寬泛的,但只有那些負有特定的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才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雖然本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并且實施了阻礙解救的行為,但其如果不負有特定的解救職責,便不能構成本罪。這里的“解救職責”,是指在職務范圍內或責任范圍內具有“解救”的內容。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有解救職責,解救職責由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執行。具體指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檢察、法院、民政、婦聯等部門中主管、分管和直接參與解救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上述人員負有把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從人販子、收買人或者綁架人手中解脫出來,以及安置送返被害人等解救工作職責。#p#分頁標題#e#
4.主觀要件
本罪主觀方面在司法實踐中多為間接故意,但也不排除直接故意存在的可能。
以上就是關于: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的構成要件的內容,如有其他疑惑,可以隨時咨詢我們的刑事律師團隊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