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要件和主觀要件
發(fā)表時間:2017-11-07 16:18:26 來源:南京刑事律師網(wǎng) 閱讀: 822次今天南京刑事律師網(wǎng)的南京辯護律師帶來主題是關于: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要件和主觀要件,希望能幫助大家。
【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要件】
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這里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與前述貪污罪中國家工作人員的內(nèi)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樣具有特定性和公務(職務)性。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挪用公款罪的主觀要件】
挪用公款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行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權,但其主觀特征,只是暫時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權,打算以后予以歸還。至于行為人挪用公款的動機則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營利,有的出于一時的家庭困難,有的為了贊助他人,有的為了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動機如何不影響挪用公款罪成立。具體言之,挪用公款罪在主觀方面有以下特點:
1.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即行為人未經(jīng)批準或許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許可或間接明示的默許),違反規(guī)章制度私自動用公款。其中,規(guī)章制度具有廣泛性。因此,挪用的非法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二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使用的規(guī)章制度,未經(jīng)合法批準、許可。
2.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行為目的是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其中,行為的目的包括:(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2)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3)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
3.挪用并不侵吞公款,而是準備歸還,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即便挪用后而不能歸還,也不是出于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占有,而是出于行為人意志之外的客觀原因造成的。
因此,司法實踐中,在認定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方面時,可把握以下幾點:是否明知是公款;是否故意非法使用;是否只是想暫時挪用;是否準備以后歸還。當挪用人與使用人不一致時,如果挪用人不知使用人利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時,只能根據(jù)挪用人的明知內(nèi)容,按照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或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處罰。如果挪用人知道使用人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的,則按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處罰;如果挪用人開始作案后,主觀故意由暫時挪用發(fā)展為非法永久占為已有時,無論行為人主觀上是否真的具有非法永久占有公款的目的,也無論這種占有是否已客觀存在,只要超過三個月未還的,就按挪用公款罪論處,而不按貪污罪或侵占罪處罰。因此,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侵占罪在行為人犯意發(fā)展過程中是不同的:挪用公款罪開始為使用公款,后來可能發(fā)展為占有;而貪污罪、侵占罪卻始終貫穿占有公款的目的。
以上就是關于: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要件和主觀要件的內(nèi)容,如有其他疑惑,可以隨時咨詢我們的刑事律師團隊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