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構成要件
發表時間:2017-11-08 13:55:41 來源:南京刑事律師網 閱讀: 1058次今天南京刑事律師網的南京刑事律師帶來主題是關于: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構成要件,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是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對象為各種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及計: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和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后果嚴重的行為。根據本條規定,包括下列三種情況:
1.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
即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所謂計算機信息系統,是指由計算機及其相關的和配套的設備含網絡、設施構成的,按照一定的應用目標和規則,對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存儲、傳輸、檢索等處理的人機系統。其功能多種多樣,如進行文件編輯、采集、加工、存儲、打印、傳輸、檢索或者繪圖、顯像、游戲等,可用于不同行業、不同目標。不同行業、不同目標的計算機系統的具體功能又會有所差別,如航空、鐵路售票,氣象形勢分析、預測、圖書、報刊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等等。無論用于何種行業或者用于何種目標,只要對其功能進行破壞,即可構成本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對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等具體行為。其中,刪除,是指將計算機信息系統應有的一功能加以取消,既可以是取消其中的一項,也可以是其中的幾項或者全部。修改,是指將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地進行改變,或者將原程序用另一種程序加以替代,改變其功能。增加,是指通過增加磁記錄等手段為計算機信息系統添加其原本沒有的功能。至于干擾,則是通過一定手段如輸入一個新的程序干擾原程序,以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轉,行使其功能。
2.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
所謂數據,在這里是指計算機用以表示一定意思內容或者由其進行實際處理的一切文字、符號、數字、圖形等有意義的組合。所謂計算機中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則是指固定存儲在計算機內部隨時可供提取、查閱、使用的數據,或者已經進入計算機正在進行加工、處理以及通過線路而由其他計算機信息系統傳遞過來的數據。所謂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合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合化語序列。至于計算機應用程序則是指用戶使用數據的一種方式,是用戶按數據庫授予的子模式的邏輯結構,收發室對數據進行操作和運算的程序。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數據、應用程序進行破壞,是指通過輸入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指令而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破壞的行為。
3.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
所謂破壞性程序,是指隱藏于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文件、執行程序里的能夠在計算機內部運行,對其功能進行干擾、影響的一種程序。計算機病毒,作為一種破壞性程序的典型,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所謂制作,是指創制、發明、設計、編造破壞性程序或者獲悉技術制作破壞性程序的行為。所謂傳播,;則是指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含網絡輸入、輸出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以及將已輸入的破壞性程序軟件加以派送、散發等的行為。
破壞行為必須造成嚴重后果,才能構成本罪。否則,如果沒有造成危害后果或者雖
有危害后果但不是嚴重后果,即使有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也不能構成本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后果嚴重”進行了解釋,可參見前文“相關規定”的內容。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實際能構成本罪的,通常是設計人員、計算機操作、管理、那些不熟練甚或失誤而致使計算機信的數據、應用程序遭受破壞,則面的高超才能,有的是想泄憤報動機如何,不會影響本罪成立。精通計算機技術、知識的專業人員,如計算機程序維修人員等。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罪。如果因操作疏忽大意或者技術息系統功能,或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不構成本罪。至于其動機,有的是顯示自己在計算機方復,有的是想竊取秘密,有的是想謀取利益,等等。
以上就是關于: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構成要件的內容,如有其他疑惑,可以隨時咨詢我們的刑事律師團隊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