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四肢損傷重傷二級之膝關節攣縮畸形屈曲300以上
發表時間:2020-11-27 10:21:46 來源:刑事律師網 閱讀: 919次膝關節損傷后攣縮畸形屈曲超過30度,或是運動活動度喪失或部分喪失等,其中有80%以上的是膝關節骨折,其次才是軟組織損傷。構成膝關節的骨骼只有臏骨,是一個比較獨立的骨骼,其余骨骼皆是下肢的其他長骨。
(一)常見的膝部骨折
1.股骨髁間骨折:該處骨折為關節內骨折,傷后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障礙、關節積血,X線檢查可確定診斷及骨折類型。直接暴力常造成粉碎性骨折,間接暴力可引起“T”型或“Y”型髁間骨折、單髁骨折(股骨外上髁、股骨內上髁)。股骨髁骨骨折時可合并膝關韌帶或半月板的損傷,有時也可合并神經血管的損傷。
2.脛骨髁骨折:骨折后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膝關節有異常內翻或外翻畸形。X線檢查可以明確診斷骨折及骨折類型。可合并膝關節韌帶、半月板以及神經、血管損傷。
3.髕骨骨折:外傷后膝部腫脹、疼痛、不能主動伸膝。檢查時關節有積液征,有時可以觸到髕骨斷端或骨折裂隙。X線檢查可以明確診斷骨折及骨折類型。直接暴力多引起粉碎性骨折,間接暴力多可引起橫斷骨折或撕脫性骨折。
(二)臨床診斷及損傷程度評定要點
1.對以下骨折或損傷應認真診斷,除臨床物理診斷外,客觀檢查診斷是不可缺少的:(1)膝關節半月板軟骨損傷;(2)膝關節韌帶嚴重損傷或斷裂;(3)脛骨平臺骨折;(4)股骨內上髁、股骨外上髁骨折。
2.各種膝關節部位的骨折,在醫療終結之前不宜鑒定,一定要嚴格地掌握醫療終結時間,在醫療終結之后進行傷殘鑒定為宜。
3.膝關節的運動活動度檢查是確定膝關節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膝關節屆時小腿后部可與后股部相貼,伸直可達1800,膝關節在半屈位時,小腿可作小幅度的旋轉動作。
4.在膝關節檢查時應注意其功能位置,膝關節的功能位置是指膝關節強直以后,能發揮最大功能的位置。功能位置是相對的,如膝關節行走和站立時的功能位置是伸直,在行走彎曲時可達50~ 100,在坐著時一般也基本處于50 ~100。
5.在損傷程度評定時應注意骨折后的醫療護理情況,觀察和調查有無醫療不規范的地方。例如,治療方法是否得當,外固定時間是否標準,有無醫療因素的介入所造成的關節強直、畸形等。
6.膝關節生理外翻角度:有相當一部分的正常人膝關節可以有生理性外翻角度,因此在對傷者進行檢查時,應當考慮到這種情況。女性膝關節生理外翻角度比男性大,約為80±2。,男性的膝關節外翻角度為40±20。正常情況下,站立時兩膝內髁間或兩側內髁間距離應靠攏(00),或者最多不超過5cm,如果明顯增寬即叫膝內翻,相反則叫膝外翻。
7.當膝關節是脛骨髁骨折時,應注意以下情況:骨折常為一側性,顯示為傷側的塌陷。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多為粉碎性,有明顯的骨折線,深入骨干的上端,呈“Y”型或“T”型。輕微的脛骨平臺骨折,骨折線因相嵌而模糊不清。此時應注意觀察骨小梁的中斷現象或相錯改變和兩側(內外髁)平臺關節面不平衡現象。
8.創傷性膝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由物理性或機械性連續的損傷引起,主要見于四肢的大關節,膝關節也是好發部位。
9.膝關節開放性骨折后化膿性關節炎:主要是刨口污染后細菌侵入關節腔而引起的化膿性感染。
10.膝關節骨折或創傷后化膿性骨髓炎:此種骨髓炎多發生在股骨下端和脛腓骨上端長骨骨折的部位,由于靠近膝關節,所以骨髓炎后多遺留有膝關節功能障礙。
11.在做傷側膝關節功能檢查測量時,原則上是要與健側的膝關節運動活動度相對比,再結合正常人膝關節的運動功能標準數據綜合評定。因為人有各異,膝關節的正常活動度人各不相同。例如,老年人就伸屈度活動度小,青年人、運動員其膝關節活動度就大,再加上先天生理性差異等,所以評定時既要嚴格標準又要實事求是。
以上內容供參考,刑事法律服務專業性強,請咨詢專業刑事律師事務所,資深刑事律師咨詢電話1569529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