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欠薪罪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發(fā)表時間:2025-03-12 10:52:33 來源:刑事律師網 閱讀: 119次惡意欠薪罪其實就是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這兩個說法指的是同一個罪名。
指的是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為。
惡意欠薪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正常的勞動用工關系和市場經濟秩序。當用人單位或個人惡意拖欠勞動者工資達到一定數額,并且在政府相關部門責令支付后仍拒不支付,就可能構成此罪。
一、惡意欠薪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構成要件
首先,“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這意味著用人單位或者雇主通過故意將資產轉移到他人名下、藏匿行蹤等方式,故意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其次,“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即明明有足夠的資金或資產來支付勞動者的報酬,但卻拒絕支付。再者,要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對于數額的認定,各地可能會根據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實際情況有所不同。最后,還需要“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也就是說在政府相關部門介入并要求支付后,仍然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
惡意欠薪罪的設立,旨在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勞動秩序。對于勞動者來說,這一罪名的存在是一種重要的法律保障,讓他們在面對惡意欠薪時能夠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惡意欠薪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立案標準
了解惡意欠薪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立案標準對于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具有重要意義。
1. 拒不支付一名勞動者三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這里的“三個月以上”和“數額”的具體標準,會根據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等因素有所差異。
2. 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這種情況通常涉及到更多勞動者的權益受損,因此更容易達到立案的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是否構成惡意欠薪罪,還會綜合考慮用人單位或者雇主的主觀故意、行為方式、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三、惡意欠薪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認定標準
惡意欠薪罪的認定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考察用人單位或個人是否存在故意逃避支付勞動報酬的行為,比如故意轉移財產、隱匿行蹤、銷毀賬目等。
其次,還需判斷欠薪的數額是否達到法律規(guī)定的“數額較大”標準。
此外,政府有關部門的責令支付程序也是認定惡意欠薪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在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后,用人單位或個人仍不支付的,才有可能構成犯罪。
同時,在認定過程中,還需要充分考慮用人單位或個人的實際支付能力、是否存在不可抗力等客觀因素。如果用人單位或個人確實因為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問題等客觀原因導致暫時無法支付勞動報酬,并且能夠積極與勞動者溝通協商,制定合理的支付計劃,一般不認定為惡意欠薪。
四、惡意欠薪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法律后果
一旦被認定構成惡意欠薪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后果。
1. 刑事處罰。根據刑法規(guī)定,犯惡意欠薪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 民事賠償責任。即使承擔了刑事責任,用人單位或雇主仍需要支付勞動者被拖欠的工資以及可能產生的賠償金等。
3. 信用懲戒。會被納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在信貸、招投標、市場準入等方面受到限制。
惡意欠薪不僅損害了勞動者的權益,也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惡意欠薪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應當加強法律意識,杜絕此類違法行為的發(fā)生。
以上內容供參考,刑事法律服務專業(yè)性強,請咨詢專業(yè)刑事律師事務所,資深刑事律師咨詢電話15695295888。